牌樓木架和“三船相疊”是全畫中結(jié)構(gòu)最復雜、最難畫的地方孫羊店前站一大胡子,有人認為其為說書者圖中出現(xiàn)疑似張擇端自畫像
2015年,故宮博物院建院九十周年,推出“石渠寶笈特展”,被譽為中國傳世名畫之首的《清明上河圖》真跡公開展出。消息傳開,觀者如潮;在長達一個月的展覽期間,從武英殿到太和殿廣場,觀展的隊伍逶迤千米,不少觀眾為先睹為快,排隊多達十個小時,才能如愿以償觀賞幾分鐘。每天清晨午門一開,就會出現(xiàn)數(shù)百人奔跑沖向武英殿展館的盛大場面,這一現(xiàn)象被媒體稱為“故宮跑”。
從此“故宮跑”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xiàn)象被人們津津樂道;而《清明上河圖》這一藝術(shù)瑰寶再一次走進大眾視野,受到大眾關(guān)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然而所有觀展者期待已久看到的真的是一千多年以前北宋張擇端親筆所畫的那幅《清明上河圖》嗎?
是!也不是!因為映入大家眼簾是一張貌似半成品的畫作!即作品一部分有色一部分沒有色。
難道張擇端當初畫的就是一幅半成品作品嗎?抑或是張擇端粗心大意上了一半色另一半忘記上色了?還是——張擇端的原作壓根就是一幅墨筆畫,一幅本來就不準備上色的素色長卷作品?
新發(fā)現(xiàn):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原作為素色
“《清明上河圖》原作為素色”這個論斷是由故宮博物院研究室主任、開封《清明上河圖》研究會會長余輝先生和其恩師薄松年先生以及我先后發(fā)現(xiàn)的。
所不同的是:余輝先生在其恩師的指引下做了考證;而我則是在反復臨繪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藝術(shù)實踐過程中大膽假設(shè)小心求證后發(fā)現(xiàn)的。
余輝先生的恩師薄松年先生曾在明代孫鑛著《書畫跋跋》中看到關(guān)于《清明上河圖》卷有“初落墨相家,尋入天府,為穆廟所愛,飾以丹青”的記載;余輝先生從此開始了漫長研究和探尋考證,一直追溯到孫鑛《書畫跋跋》引文的出處。
隆慶元年(1567),王世貞在朝里訟父王忬冤案:嘉靖年間,內(nèi)閣首輔嚴嵩得知員外郎王振齋藏有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便派薊門總督王忬(王世貞父)去說他,王振齋不肯就范,找名家臨摹一幅送給嚴嵩,裝裱過此畫的裝裱師告知嚴嵩其假,嚴嵩以“欺相之罪”囚禁王振齋,王振齋供出真跡在其舅父陸治處,嚴嵩從陸治手中奪得真跡,王振齋死在獄中。嚴嵩為滅口,在嘉靖38年(1559)以“治軍失機”罪斬王忬于西市。王世貞因其父曾背負《清明上河圖》冤案,十分關(guān)注該圖入宮后的事情,記錄在他的《弇州山人四部續(xù)稿》里:“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有真贗本,余俱獲寓目。真本人物舟車橋道宮室皆細于發(fā),而絕老勁有力。初落墨相家,尋籍入天府,為穆廟所愛,飾以丹青?!贝宋暮蟊幻鞒蟪紝O鑛抄錄在《書畫跋跋》里。嘉靖末年,嚴嵩父子被廢黜抄家,《清明上河圖》入內(nèi)府。次年世宗駕崩,穆宗登基,不喜歡《清明上河圖》墨筆風格,便敕令宮廷畫師為畫染色,宮廷畫師染色一半后覺得不如素色淡雅,穆宗亦有同感,急令停工。于是后世所能看到的《清明上河圖》卷,呈現(xiàn)出許多人物衣服和物件等并未上色純白描勾勒和有的地方已經(jīng)敷色的好像半成品了。
我的發(fā)現(xiàn)之旅則充滿了艱辛、疑惑甚至苦悶,而苦思不得、一朝豁然的快樂也非親歷者所能體會。
我為什么要臨繪《清明上河圖》?
眾所周知,名畫是有保存壽命的,即使再好的修復、揭裱,也無法保證它永恒。而古代書畫對環(huán)境要求如溫度、濕度、燈光等都很苛刻敏感。一級文物規(guī)定展出時間都非常短暫,展出一次就得休息好幾年甚至十幾年。像《清明上河圖》這樣的國寶級文物,更是如此,展出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
由于好多真跡越來越無法公開展示,臨摹復制便成為唯一讓文物繼續(xù)流傳的方式。個別精致的臨摹作品甚至被稱為“第二文物”。但由于手工臨摹繪制工序繁瑣費時,所以好多古代書畫還是靠高科技掃描或高清拍照后,用電腦在宣紙絹布上噴涂。欣賞這類被稱為高仿的復制品當然“如見真跡”,但與手工臨摹相比,視覺感、觸覺感、線條感、筆墨感、清晰度等方面相去甚遠,甚至根本無法相提并論。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會長閻振堂先生由于工作關(guān)系在故宮博物院數(shù)睹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原跡,對擇端絹本已近千年,每展卷陳損益顯常懷遠慮,蓋紙壽千年,絹壽八百。得知我不畏艱難,懷愚公之志要臨繪《清明上河圖》,非常贊賞并給予了極大的鼓勵。于是我克服一切困難,三年內(nèi),兩次通臨《清明上河圖》,得償所愿并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關(guān)注。
張擇端的名字給了我一把解讀他的鑰匙
首先是讀畫,這一點類似書法學習的讀帖。
我細心研讀此畫達一個多月。我當時觀看的是高清彩色影印本,發(fā)現(xiàn)畫作局部著色處略顯突兀,有刻意敷色之疑,總不及全部墨筆更具神韻。隨后下載原作高清彩圖,PS處理為純灰色后,文人畫審美意趣躍然而出。尤其是卷首所繪枯樹、河灘及坡石等,歐陽修《鑒畫》所謂“蕭條淡泊”之意及“閑和嚴靜趣遠”之境更加淋漓盡致。于是一個大膽的猜疑油然而生,張擇端為什么要為畫作上色?有沒有一種可能也許張擇端當時就是素墨完成此作的?
帶著疑惑和猜測,我進入臨繪的第二個階段。一邊臨繪一邊廣泛閱讀相關(guān)著作。我從沒有如此迫切地想要了解一個人,了解一個和我隔了一千多年的古代畫家;關(guān)于他的生長環(huán)境,他的審美,他的思想。因為我知道,所有的答案,一定藏在他的思想和靈魂里。
首先,他的名字給了我一把解讀他的鑰匙。
藏于故宮博物院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后有金人張著跋文:“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也?!边@是史料中關(guān)于張擇端唯一的記載??计涿炱渥炙髌涞兀骸皳穸恕背鲎浴睹献印るx婁下》:“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正道”出自《論語·學而》:“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睎|武,魯古地名,隋開皇十八年(598)改東武為諸城,沿用至今。生于儒家發(fā)源地的張擇端及其父輩,與生俱來思想和血液里都浸透了儒家的思想和美學,交友擇端、學道取正;順理成章,孔子提出的“繪事后素”的審美思想想必自然要影響他。
《論語·八佾》:“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敝祆浼ⅲ骸袄L事,繪畫之事也;后素,后于素也?!庇肿ⅰ八?,粉地,畫之質(zhì)也。絢,采色,畫之飾也?!蹦蠎谚墩撜Z別裁》解釋:繪畫完成以后才顯出素色的可貴。對處于封建社會文化藝術(shù)巔峰且時刻關(guān)注國運民生的北宋畫家張擇端來說,他的作品底色怎么可能是充滿艷俗和煙熏火燎的濃墨重彩畫呢?更不用說是描述市井生活和汴京生活的風俗畫。正如仙女落入凡塵依然是仙女,俗客邁入瑤池卻不一定成仙。
就在我對《清明上河圖》原作應為素色的猜測越來越自我肯定時,我有幸與余輝先生相識并給我?guī)硪粋€石破天驚的好消息。2020年底,余輝先生觀摩了我的臨作,贊賞之余,叮囑我別上色,并告訴我原畫就是素色墨筆。至此,長時間苦苦追尋的結(jié)論終于得到印證,也標志著我與余輝先生的研究殊途同歸。
臨繪《清明上河圖》發(fā)現(xiàn)的疑點
在我兩次通臨《清明上河圖》期間,好多疑惑不斷涌現(xiàn),有的隨著閱讀相關(guān)著作已逐一解開,但仍有許多疑惑和新的發(fā)現(xiàn),特大致羅列如下,拋磚引玉,與廣大愛好者研討。
1.畫幅前后筆法不同,個人以為有兩種可能:
A.張擇端邊學畫邊創(chuàng)作;B.可能是一個團隊集體完成。劉道醇《圣朝名畫評》載郭忠恕讓王士元補畫:“而忠恕于人物,不深留意,往往自為屋木,假士元為人物于中,以成全美。”同書又記載師法衛(wèi)賢的何遇“善畫宮室池閣,……其間人物則假手于人”。描繪如此豐富多彩的畫面,精心刻畫眾多的人物及建筑物,一人之力確實難以駕馭。
2.孫羊店前大胡子為說書者,不太可靠。從外貌上看,大胡子有《風塵三俠》中虬髯客的影子,不像是滿腹經(jīng)綸的說書人,更像是江湖人士,突遭事故,甚至有楊志賣刀砍人后被圍觀的相似情節(jié)。《東京夢華錄》卷五《京瓦伎藝》:“不以風雨寒暑,諸棚看人,日日如是?!庇纱送茢?,說書者及聽眾,應該是在棚下進行,說書者或席地而坐或手執(zhí)道具。倒是畫中再往右臨近河流處地上坐著的賣藥老人,更像是邊賣藥邊說書;而每場說書起碼要一兩個時辰,長時間圍在孫羊店門口,嚴重影響孫羊店生意,人家也肯定不會同意的。
3.卷尾有一書生獨坐閣樓,冥思苦想,大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胸懷。結(jié)合我對張擇端心境的揣摩,懷疑這是張擇端的自畫像。從構(gòu)圖及畫中人姿勢與面相解讀:居于解命店(畫中人的左側(cè)繪制了一群書生圍著一位老者解命,并刻意掛著解命招牌)旁而不解命,同為書生模樣,卻不同流合污,不信命運安排。可以想象到張擇端特立獨行,甚至有點桀驁不馴??v覽好多名畫,將自己巧妙地隱藏在畫中某個角落的現(xiàn)象非常多,如拉斐爾《雅典學院》、倫勃朗《夜巡》、張大千《文會圖》、徐悲鴻《田橫五百士》等。
4.通過兩次臨繪的實踐,我認為張擇端要完成《清明上河圖》,從構(gòu)思到封筆,需要在藝術(shù)上解決如何表現(xiàn)宏大的場景、精致的界畫和微小的人物等技法以及諸多畫科難題,全部完工,至少應該在四五年,而有的學者認為兩三年便能完工,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5.大部分人都知道虹橋一段是全畫的高潮部分,但從畫畫的角度講,難度最大的是從右向左進入河流部分的三船相疊及虹橋左側(cè)的牌樓木架。
6.通過通臨時對各種物件大小錯綜交疊關(guān)系的仔細分析,此畫應該是從左向右繪制的,最左邊上下兩三株樹幾乎重疊,從構(gòu)圖上講,可視為封筆之意。從而可以推測,《清明上河圖》是完整的。
以上疑惑和發(fā)現(xiàn)僅為一家之言,而且隨著以后的繼續(xù)研究,還會不斷有新的發(fā)現(xiàn),希望有興趣的朋友通過個人微信號jmdygzs和我互動、探討。
《清明上河圖》是每個畫家給自己的一個考試
我是在閆振堂先生的鼓勵下,懷著對文物的敬畏之心,本著學習、繼承傳統(tǒng)的態(tài)度開始臨繪《清明上河圖》的。這也跟我始終奉行的“取法乎上”的學習方法有直接關(guān)系,同時以鍥而不舍的實戰(zhàn)精神來鼓勵孩子們奮發(fā)圖強、不畏艱難。
也許張擇端當時受絹尺限制,才畫在25厘米高的絹上,這嚴重影響觀賞者仔細辨識畫面。所以我在臨繪時,縱橫皆放大了原作的一倍。余輝先生為我的臨作題跋:“……廣原作縱橫一倍。線條生動,濃淡相宜?!婕毼⒎爆嵦幗郧逦杀?,較覽原作更醒目?!笕伺R者更有以濃墨重彩現(xiàn)之,甚失原作筆墨素雅之氣。今觀秀嶷之作,如睹張擇端之原本……”跋文中“兼細微繁瑣處皆清晰可辨,較覽原作更醒目”正是我縱橫皆放大一倍后產(chǎn)生的視覺效果,“如睹張擇端之原本”即余輝先生初次見我時所謂的一直想看到原畫當時素色墨筆的風采。
臺灣學者蔣勛先生在《會動的〈清明上河圖〉》演講中講道:“《清明上河圖》便成每個畫家給自己的一個考試,能不能在有生之年臨摹一次,大概就是拿博士了,因為這張畫你能夠臨一次就是不得了?!笔Y先生演講雖稍有戲言成分,但我認為還是有一定道理在內(nèi)。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為中國古代繪畫作品中集大成者。在臨繪過程中,既能學會宏觀把握廣闊場景和精細刻畫具體情節(jié)的技巧,又能融會貫通多種畫科的技藝(界畫、白描、水墨、渲染、皴擦等)和各種實物的寫實能力(街道、舟橋、寒林、坡石、流水、牲口、人物等),而這些還僅僅是一個擅長展示宏大場景畫家的基本要素。如何將廣泛博取的藝術(shù)組合能力、將前人各類畫科之所長有選擇地融匯于方寸并有所創(chuàng)新,糅入清雅蘊藉的文人氣息,避免墮入俗匠之趣,這才是我更進一步的收獲。在此也建議廣大美術(shù)愛好者,可以完整臨摹一遍《清明上河圖》,確實受益匪淺,其樂無窮。
結(jié)語
古今中外名畫浩如煙海,但至今沒有一幅作品能像《清明上河圖》不斷出現(xiàn)競相效仿摹制的高潮。臨本、摹本、仿本、撫本、異本、別本,甚至偽本、贗本層出不窮。這些版本雖不能與真跡相提并論,卻因為記錄下了各自特定時代的歷史文化信息,也成了“稀世珍品”,甚至是“無價之寶”。戴立強先生在《異本考述》一文中指出:“傳世或文獻記載的《清明上河圖》異本之多,無任何一件古代繪畫可比擬,堪稱‘千年奇畫’?!?/p>
《清明上河圖》不同版本的不斷出現(xiàn),明顯帶著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深刻印記,它們就像是中國文化的形象代言,一個自帶無限光環(huán)的大IP,在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域不斷彰顯、推廣和普及著中華文脈和精神。作為國人有理由相信: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文化輸出力度的加大,《清明上河圖》必將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中最貴重的文化財富,最耀眼的文化精品!
我是幸運的,憑一支纖筆,兩次通臨,為這個偉大的時代留下和張擇端真跡一樣“真實”的當代二十一世紀版《清明上河圖》,并得到許多專家的認可;甚至已經(jīng)有電影制片人相約,共商如何將《清明上河圖》大IP推向大銀幕……
我又是幸福的,因為我的真誠,我的夢想不斷照進了現(xiàn)實!難道還有比這更令人快樂的事情嗎?人生在世,夫復何求?作者:梁秀嶷,三晉文水人。宋畫復制專家,影視編劇作家,開封“清明上河圖研究會”
。
標簽: 清明上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