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北京警方日前通報打擊新型傳銷團伙有關情況,違法犯罪團伙搭建網絡平臺銷售所謂“收藏品”,通過招募會員、區(qū)分會員上下級、層層加價,實際價值僅幾百元甚至幾十元的“收藏品”被循環(huán)銷售炒至數十萬元,多輪售賣后“收藏品”無人購買,最終“底層會員”承擔高額損失。
網絡傳銷活動,短時間內就能裹挾大量人員和資金,既給公眾造成經濟損失、侵害公眾切身利益,也嚴重損害社會誠信體系。更有甚者,故意歪曲國家經濟政策和改革措施,誤導公眾參與,擾亂經濟金融正常秩序,危害社會穩(wěn)定。近年來,公安機關與各部門通力協(xié)作,對網絡傳銷活動開展專項打擊和常態(tài)化整治,偵破了一批全國性網絡傳銷犯罪案件,初步遏制了傳銷活動的猖獗蔓延勢頭。
但也要看到,借助互聯網實施傳銷違法犯罪活動,具有非接觸性、一對多等特點,不僅蔓延迅速、擴散廣泛、隱蔽性強,動輒覆蓋全國范圍,而且名目繁多,不法分子常歪曲利用區(qū)塊鏈技術、數字資產、電子商務等概念混淆視聽,極具迷惑性。此外,傳銷網站搭建技術簡易,可復制性強,違法成本低,不法分子可以同時運作多個傳銷平臺,這些人熟諳犯罪手法和參與人的投機心理,打而不絕、遣之即返,花樣不停翻新,令人防不勝防。
面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各地要加強跨區(qū)域、跨部門的協(xié)調聯動,開展聯合打擊防范。例如,公安機關與銀行系統(tǒng)在技術與業(yè)務上雙管齊下,加強支付安全管理,提升網絡傳銷風險防范能力;執(zhí)法部門與文化部門共同行動,發(fā)布典型案例強化對犯罪分子的震懾作用,開展打擊傳銷系列宣傳活動,共建安全網絡環(huán)境。
針對網絡傳銷活動的特性,要善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和網監(jiān)系統(tǒng)等平臺,一旦發(fā)現有異常交易行為及時預警,提升堵截能力和精準打擊能力,對網絡傳銷行為露頭就打,讓不法分子無處可逃。
在有關部門依法摧毀傳銷組織體系的同時,公眾要提高守法意識和風險意識,清楚認識到參與傳銷活動不僅會造成財產損失,還可能涉嫌違法犯罪,切不可抱有僥幸心理和投機心態(tài),切勿被蠅頭小利迷惑雙眼,提高對高收益、高回報“投資”陷阱的警惕性,發(fā)現傳銷活動及時舉報,共同維護良好社會經濟秩序。(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作者:曾詩陽)
責編:竇志堅審核:徐曉敬
標簽: